心动过速最简单的诊断方法是通过摸自己的脉搏,当成人脉搏次数超过每分钟100次时,即为心动过速。但是如果需要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则需要依靠心电图,并须由专业医生才能给予诊断。
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 1 岁以内应小于 140 次/分钟,1~6 岁则应小于 120 次/分钟,6 岁以上儿童心律则与成人相同,都应小于 100 次/分。
如果相应年龄的儿童,他的心跳次数大于我上面所说的标准,就是窦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最简单的诊断方法是通过摸自己的脉搏,当成人脉搏次数超过每分钟100次时,即为心动过速。但是如果需要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则需要依靠心电图,并须由专业医生才能给予诊断。
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 1 岁以内应小于 140 次/分钟,1~6 岁则应小于 120 次/分钟,6 岁以上儿童心律则与成人相同,都应小于 100 次/分。
如果相应年龄的儿童,他的心跳次数大于我上面所说的标准,就是窦性心动过速。
胃穿孔其实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道的溃疡。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的屏障被破坏都是引起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由于溃疡不断生长、不断加深,就可能穿透胃壁的浆膜,导致胃穿孔的发生。
胃穿孔的诊断可以根据它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应的一些辅助检查做出诊断。 发生胃穿孔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进而可能会出现腹膜炎的表现 ,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休克。通过体格检查,有腹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
想弄清楚心律的问题,首先得了解心脏是怎么跳动的。心脏虽小,却有两房两室,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内部有个控制心跳的精密系统,由指挥部和情报网组成。首先由“总指挥部”窦房结发射信号,通过心房内电传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情绪紧张、饮酒过多、睡眠不好都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当然这种心律失常一般不会有很大危害。除此之外,很多器质性疾病也会导致心律失常,如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差异很大,有些人没有异常感觉,但也有些人症状很重,甚至会觉得生不如死。这是因为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和不同人对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导致的,所以临床表现差异也很大。一般常出现的症状有:
胆管癌的诊断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胺酰转移酶可显著升高。转氨酶一般轻度升高,这种胆红素、转氨酶升高不平衡现象有助于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凝血
肝外胆管结石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应取尽结石、解除胆道梗阻、术后保持胆汁通畅引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肝外胆管结石可采用胰胆镜取石。预防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主。
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或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恶心、呕吐。 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发生于腹痛之后,与胆道感染、毒素或细菌入血有关。 胆管梗阻后可出现黄疸,其轻重程度、发生和持续
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当合并胆管炎时,实验室检查改变明显,如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升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尿中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降低或消
肝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为肝脏所有囊泡状病变的统称。肝囊肿被分为先天性肝囊肿、创伤性肝囊肿、炎症性肝囊肿、肿瘤性肝囊肿、寄生虫病性肝囊肿等。临床上见到的绝大部分肝囊肿的多是先天性肝囊肿。
肝囊肿生长缓慢,可长期或终身无症状,常在B超、CT等检查时偶然发现。单发性肝囊肿在20~50岁年龄组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4。多发性肝囊肿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