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后避孕的方法

常见事后避孕法有紧急避孕药,还有在规定时间内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过都有一定副作用与限制条件。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事后避孕主要有服用紧急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情况不同,也存在一定风险。 1. 紧急避孕药:分为左炔诺孕酮和米非司酮两种。左炔诺孕酮需在无防护性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之内服用,越早服用效果越好。米非司酮需在性生活后120小时内服用。但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必须遵医嘱使用。 2. 放置宫内节育器:可在无保护**后5日之内放入。它是一种长效避孕方法,但放置过程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如疼痛、少量阴道出血等,也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并遵循医嘱。 事后避孕方法有紧急避孕药和放置宫内节育器等。紧急避孕药有左炔诺孕酮和米非司酮,要按规定时间服用且有不良反应。放置宫内节育器需在规定时间内由医生操作,会有不适症状。这些方法都不能替代常规避孕措施。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女性黄体不足是由什么导致的

女性黄体不足可能由生活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大、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引起,也可能与高泌乳素血症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补充孕激素等多种方式。生活作息不规律通过调整作息改善,过度劳累要合理安排休息,情绪波动大需心理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相应治疗手段,女性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名医问答 2025-02-15

女性黄体不足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女性黄体不足可能由生活作息不规律、过度节食、年龄增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引起,也可能由高泌乳素血症等导致。治疗方法有补充孕激素、改善生活方式等。生活作息不规律影响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功能,过度节食致营养不足影响激素合成,年龄增长使卵巢功能衰退等,出现黄体不足应就医,女性要关注自身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2-15

规律的月经突然不来了是何原因该怎么办

规律月经突然没来的原因包括压力过大、过度运动、节食、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肿瘤等,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他因素。压力大影响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功能,过度运动和节食影响激素分泌,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激素失衡,垂体肿瘤压迫垂体影响激素分泌。治疗有调整生活方式等多种方法,出现该情况应就医,平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月经正常。

名医问答 2025-02-15

规律月经突然不来是何原因如何应对

规律月经突然没来的原因包括压力过大、过度运动、节食、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瘤等,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压力大时身体激素影响内分泌,可调整生活方式等治疗;过度运动消耗过多能量影响激素分泌,要减少运动量等;节食营养不足影响月经,需恢复正常饮食;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垂体瘤有各自治疗方法。日常要健康生活、定期检查以维持月经正常。

名医问答 2025-02-15

女性膀胱下垂会有哪些反应

女性膀胱下垂有多种反应。排尿异常方面,会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因膀胱不能完全排空。局部不适表现为下腹部坠胀或疼痛,源于对周围组织牵拉。生殖系统症状是阴道脱出肿物,腹压增加时更明显。还会影响生活质量,日常活动症状会加重。且与其他疾病有关联,如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与盆底肌功能障碍并存,有相关症状需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15

规律月经突然不来了是何原因如何应对

规律月经突然没来的原因包括近期压力大、过度劳累、节食减肥、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瘤等,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压力大可通过心理调节等治疗,过度劳累需休息,节食减肥要恢复饮食,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达英 - 35等治疗,垂体瘤用溴隐亭等治疗。治疗需遵医嘱,平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月经周期。

名医问答 2025-02-15

规律月经突然不来了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规律月经突然没来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压力过大、过度劳累、节食减肥、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瘤等,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内膜粘连、卵巢早衰等。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运动、中医调理、补充激素等。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还要注意伴随症状,有性生活史要验孕。

名医问答 2025-02-15

规律月经突然没来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规律月经突然没来的原因包括情绪波动、过度劳累、节食减肥、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瘤等,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他因素。治疗方法有调整生活方式、中医调理等多种。情绪波动影响内分泌致月经不来可运动、心理咨询来调整;过度劳累需休息;节食减肥要恢复正常饮食;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药并调整生活方式;垂体瘤可能需手术或放疗等,若月经突然不来应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15

女性尿检可检测哪些项目

女性尿检项目涵盖尿液理化性质(如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等)、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化学成分(尿蛋白、尿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等)。这些项目能检测泌尿系统、肾脏、代谢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理化性质反映肾脏功能,细胞成分异常提示泌尿系统状况,化学成分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以利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2-15

哪些药物可促进精子活力

多种药物可促进精子活力,有补充微量元素类、改善生殖系统微循环类药物和一些中药。如锌硒宝片含锌、硒,锌对精子各阶段有重要意义,硒可提高精子活力;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左卡尼汀改善精子能量代谢。但不同患者体质和病因不同,这些药物使用都要遵医嘱,依据个体身体状况、精子活力低下原因合理用药。

名医问答 2025-02-15

月经周期30天的话排卵日是哪一天

月经周期30天的女性通常排卵日约在第16天,女性月经周期含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黄体期约14天,30天周期减去14天可大致算出排卵日。但排卵受情绪、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提前或推迟。有生育需求者若此方式监测排卵不准或久未受孕需就医。想怀孕的女性可测基础体温、观察宫颈粘液辅助判断排卵日来增加受孕率。

名医问答 2025-02-15

孕初期首次做B超要准备些什么

孕初期为怀孕前12周,第一次B超准备工作主要有憋尿、穿宽松衣物、确定医院、确定检查时间。憋尿可让膀胱充盈托起子宫使图像清晰利于观察胚胎,宽松穿着方便穿脱,正规有资质医院能保证检查准确安全,提前预约检查时间可避免久等减少孕妇疲劳。该检查旨在确认怀孕与否、胚胎是否宫内及发育情况,做好准备可顺利检查了解状况。

名医问答 2025-02-15

孕妇咳嗽该用什么药

孕妇咳嗽用药要谨慎,不宜自行用药。轻微咳嗽可食疗,像喝蜂蜜柠檬水、吃冰糖炖雪梨。咳嗽严重需就医,因为可能影响孕妇健康与胎儿发育。就医时医生会根据病因和孕妇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法,如相对安全的川贝枇杷膏、双黄连口服液,但孕妇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咳嗽病因有多种,明确病因有助于正确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2-15

孕初期第一次做B超要准备什么

孕初期为怀孕前12周,第一次做B超不用特殊准备保持正常状态即可,但有几个方面需注意。要提前憋尿,检查前1 - 2小时适量饮水有尿意即可;着装应宽松易穿脱;避免紧张,B超安全;了解检查目的以便与医生沟通。这是一项重要检查,虽准备不复杂,但做到这些方面会让检查更顺利,检查时要配合医生得到准确结果。

名医问答 2025-02-15

经期量少且短有哪些原因

经期短量少可能由过度节食、作息不规律、子宫内膜薄、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宫腔粘连等引起。过度节食需恢复饮食、锻炼;作息不规律要调整作息、减压;子宫内膜薄可用中药或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要调整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卵巢早衰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有此情况应就医明确病因治疗,女性要健康生活、定期检查。

名医问答 2025-02-15

经期短量少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经期短量少可能由过度节食、运动量过大、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结核、多次人流刮宫、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衰退等引起。过度节食需恢复饮食保证营养,运动量过大要调整运动,内分泌失调可调节生活作息与用药,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中药调理、改善生活方式或手术,子宫内膜结核要抗结核治疗。女性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检查。

名医问答 2025-02-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怀孕成功是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怀孕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激素方面,怀孕后孕激素升高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利于胚胎着床。病变程度上,病变范围小、程度轻对生殖器官影响不大就有受孕可能。生育功能上,虽受影响但在卵巢排卵、输卵管通畅、子宫环境适宜时仍可受孕。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使患者有怀孕成功的可能。

名医问答 2025-02-15

子宫内膜异位怀孕成功是怎么一回事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怀孕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病情程度方面,轻度的对受孕影响小;激素变化上,怀孕后孕激素升高可抑制病灶活性;生殖系统状态若基本正常也有助于受孕;还有偶然因素,受孕过程复杂有随机性。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促使患者受孕成功,不过孕期仍要密切关注保障安全。

名医问答 2025-02-15

月经第二天就几乎没有了是怎么回事该如何解决

月经第二天几乎没有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像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子宫内膜薄、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等,也可能是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垂体瘤等。治疗有休息调养、调节情绪、补充营养、激素调节、手术等。平时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保暖、保持良好心态,出现这种情况应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2-15

经期短量少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经期短量少的原因包括过度节食、作息不规律、情绪波动、子宫内膜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可能是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子宫发育不良等。治疗方法有调整饮食、规律作息、舒缓情绪、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等。不同病因有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日常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查。

名医问答 2025-02-15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