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的早期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
-
消化道症状:
- 腹泻: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可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排便2~5次,重者可达20~30次。粪便性质各异,可能呈现为软便、稀糊状、水样或粘液便,但粘液脓血便较为多见。
- 腹痛:腹痛在腹泻前多见,疼痛时即出现腹泻,腹泻后疼痛可减轻。疼痛多以胀痛为主,多为固定性,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
- 便血:直肠炎可能导致直肠黏膜出血或水肿,使大便带血。轻者血液可能仅附于大便表面,重者可能出现鲜血下流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休克。
- 里急后重:患者常有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明显,排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便量较少,且排便后症状不能缓解。
-
全身症状:
-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现厌食、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症状。
- 发热:在急性炎症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
- 体重下降:由于腹痛、腹泻和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
-
体征方面:
- 腹部压痛:查体可见腹部,肚脐以下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
其他症状:
- 肛门不适:患者会感受到肛门不适和痛感,伴随有明显的里急后重,尿频等症状。
- 大便异常:患者的大便频率增加,大便变得黏稠不易排泄,排便时会感到疼痛,而且大便常常带有一定的粘液和血。
- 直肠发炎:有些类型的直肠炎会引起直肠黏膜炎症,严重者还会发生溃疡和出血等现象。
- 排气异常:病人往往会有排气异常的症状,如难于爆出脾气、闻到异味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习惯的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