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到后应急处理需立即执行流动水冲洗15分钟、肥皂水彻底清洗创面、碘酒/酒精消毒、无菌敷料止血包扎、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五个核心步骤,可降低90%以上病毒感染风险。以下为具体操作要点:
-
伤口清洗与消毒
第一时间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重点清除动物唾液及污染物。若伤口较深,需借助注射器加压冲洗内部。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由中心向外环形消毒创面,降低病毒活性。 -
止血与包扎原则
浅表伤口可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避免用力揉搓导致病毒扩散。深部出血需加压包扎,但需保持伤口开放状态,忌用创可贴封闭或药膏涂抹,防止厌氧菌繁殖。若衣物污染伤口,应剪开而非强行脱除,减少二次损伤。 -
紧急就医关键点
无论伤口大小,均需在24小时内前往具备狂犬疫苗接种资质的医疗机构。三级暴露(贯穿伤/黏膜接触)需同步注射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接种程序为“5针法”或“2-1-1”四针法,孕妇、儿童、过敏体质者需医生评估调整方案。 -
后续观察与预防
处理伤口后72小时内密切观察红肿、渗液情况,出现发热或神经异常立即复诊。尽量记录野狗特征并报告疾控部门,协助追踪动物检疫。日常避免接触流浪动物,教育儿童保持3米以上安全距离,遛狗人群需随身携带应急冲洗包。
特别提示:超过24小时未处理者仍需接种疫苗,病毒潜伏期可达数月。野外作业者建议提前接种暴露前预防疫苗,高风险职业人群每6个月检测抗体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