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会显著降低睡眠质量,主要原因是体温调节受阻、深度睡眠阶段缩短以及心血管负担加重。 当环境温度超过24℃时,人体散热效率下降,导致核心体温难以下降,进而干扰入睡和睡眠连续性,同时高温还会减少关键的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引发疲劳感。
-
体温调节与睡眠的关系
睡眠时人体需要通过自然冷却循环降低核心体温,高温环境会阻碍这一过程,使身体持续处于“散热挣扎”状态,导致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研究表明,室温超过24℃时,睡眠效率降低约20%,且易引发多汗不适。 -
深度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受损
高温会显著缩短慢波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两者是身体修复和记忆巩固的关键时期。若环境温度持续偏高,人体可能仅维持浅睡眠状态,醒来后仍感到疲倦。 -
心血管与代谢压力增加
高温环境下,心脏需加速泵血以促进散热,导致心率加快、血液循环负荷加重。这种状态可能引发大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影响睡眠稳定性,甚至增加中暑风险,尤其对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影响更大。
改善建议:将卧室温度控制在20℃~23℃,使用透气床品,睡前补充电解质,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入睡。高温天气下,优先保障睡眠环境的凉爽与通风,可显著缓解睡眠质量下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