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但当汗液无法及时蒸发时,会堵塞汗腺导管,导致汗液滞留并刺激皮肤,从而形成痱子。 痱子多表现为红色丘疹或小水疱,伴有瘙痒或灼痛感,常见于易出汗部位如颈部、胸背等。关键诱因包括高温高湿、衣物不透气、皮肤清洁不足等,儿童、肥胖者及长期卧床者更易中招。
高温时汗腺分泌旺盛,若汗液蒸发受阻(如湿度大或衣物过厚),汗管会被浸渍的角质层堵塞。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后引发炎症反应,形成针尖大小的密集疹子。中医认为这是“暑湿郁塞”的结果,湿热交蒸使毛孔闭塞,汗液无法正常排泄。
预防痱子的核心是保持凉爽干燥:
- 环境控制:室温建议25-27℃,湿度低于60%,避免长时间高温暴露;
- 衣物选择:穿宽松棉质衣物,及时更换汗湿的服装;
- 皮肤护理:温水清洁后轻拍干,避免使用堵塞毛孔的护肤品;
- 特殊人群注意:婴幼儿需减少包裹,工人可备吸汗毛巾,肥胖者注意褶皱部位清洁。
若已出现痱子,避免抓挠以防感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脓痱或持续不愈需就医。夏季防痱的关键在于“通风、透气、干爽”,从根源减少汗液滞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