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中暑(冷中暑)的治疗需以散寒化湿、调和体温为核心,常见于夏季贪凉后出现恶寒、头痛、呕吐等症状。关键措施包括:脱离低温环境、饮用生姜红糖水、服用藿香正气类药物,严重时需就医。以下是具体应对方法:
-
脱离低温环境:立即从空调房或冷风直吹处转移到常温通风区域,避免温差持续刺激。解开紧身衣物,用干毛巾擦干冷汗,保持身体干燥。
-
物理保暖与温和降温:若体温偏低(如四肢冰凉),可用温热毛巾敷腹部或足底;若伴有低热(体温略高),改用湿毛巾擦拭腋窝、颈部辅助散热,避免直接冰敷。
-
药物缓解:
- 藿香正气水/胶囊:适用于恶心、腹泻等湿寒症状,每日2~3次,儿童减半。
- 生姜红糖水:驱散体内寒气,缓解头痛、畏寒,可加少量陈皮增强效果。
- 避免服用十滴水、仁丹等清热药,可能加重寒湿。
-
饮食调理:暂停冷饮、生冷食物,选择温热的粥类(如小米粥)、清淡汤品(如冬瓜姜丝汤),少量多次补充电解质水或淡盐水。
-
及时就医指征: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高热(超过39℃)或症状6小时内未缓解,需紧急送医,排除急性胃肠炎或其他并发症。
预防提示:夏季避免大汗后直接吹空调/冲冷水澡,空调温度不低于26℃,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内。日常可饮用红豆薏米水祛湿,增强耐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