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确实可能增加中耳炎的风险,尤其是对儿童、免疫力低下或已有耳部问题的人群。关键诱因包括湿度变化引发咽鼓管功能障碍、气压波动影响中耳压力平衡,以及室内细菌滋生导致感染。
-
湿度与咽鼓管功能
阴雨天空气湿度升高,易引发鼻腔和咽喉黏膜肿胀,堵塞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咽鼓管。一旦咽鼓管通气受阻,中耳积液无法排出,可能诱发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 -
气压变化与耳压失衡
阴雨天气常伴随气压骤变,若耳咽管调节能力较弱(如儿童咽鼓管较平直),中耳内外压力失衡可能导致积液或炎症,甚至引发急性中耳炎,出现耳痛、发热等症状。 -
室内环境与细菌感染
雨天减少户外活动,密闭空间空气流通差,病毒细菌易滋生。若合并感冒或过敏性鼻炎,病原体可能通过咽鼓管入侵中耳,增加感染风险。 -
特殊人群需警惕
儿童因咽鼓管结构未发育完善,更易受环境影响;免疫力低下者或鼓膜穿孔患者,雨中浸泡可能直接引发外耳道炎并扩散至中耳。
预防建议:保持鼻腔清洁(如生理盐水喷雾)、避免用力擤鼻、雨天注意室内通风,儿童需及时治疗感冒或过敏。若耳痛、听力减退持续,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