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确实可能引发中暑,关键诱因是高温高湿环境导致人体散热失衡。即使没有阳光直射,若气温超过30℃且湿度达85%以上,或穿着不透气衣物、长时间剧烈活动,仍会破坏体温调节功能,引发头晕、乏力等中暑症状。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群体风险更高,需特别注意防护。
-
高温高湿是核心诱因
阴雨天若空气湿度大、风速低,汗液难以蒸发,体内热量蓄积会导致中暑。例如雨后闷热天气,体感温度可能比实际更高,此时长时间户外活动易引发热衰竭。 -
特殊行为加剧风险
穿着雨衣、厚重或不透气的衣物会阻碍散热,即使阴天也可能引发热射病。案例显示,曾有老年人在阴天穿雨衣劳作后因体温骤升昏迷送医。 -
体质差异影响明显
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糖尿病患者)在阴雨天的中暑概率更高。这类群体即使短暂暴露于闷热环境,也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或意识模糊。 -
症状易被忽视
阴雨天中暑初期可能表现为多汗、心悸,易与普通疲劳混淆。若未及时降温补水,可能迅速发展为高热、抽搐等重症,需立即就医。
总结:阴雨天防暑不可松懈,重点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长时间活动,选择透气衣物并及时补充电解质。若出现疑似症状,应迅速转移至通风处降温,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