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路面湿滑易摔倒,关键要掌握“防滑三要素”:穿防滑鞋、保持低速稳定步态、摔倒时用正确姿势保护关节。 老年人骨折风险最高,需特别警惕髋部、腕部等脆弱部位受伤,而年轻人则需注意运动中的平衡控制。以下是具体应对方法:
-
出行前准备
选择鞋底花纹深、材质防滑的平底鞋(如橡胶底),避免皮鞋或塑料底鞋。老年人可携带四脚拐杖增加支撑点,裤腿长度适中以防绊倒。骑车出行需提前检查轮胎防滑纹,控制车速并保持车距。 -
行走技巧
采用“企鹅步态”:小步幅、外八字、重心降低,双臂微张保持平衡。绕开大理石、瓷砖等光滑路面,上下楼梯时紧握扶手。雨天避免边走路边看手机或撑伞遮挡视线,必要时改乘公共交通。 -
摔倒瞬间保护
若失衡前倾,迅速用手臂缓冲(避免直撑),头部后仰防面部着地;若后仰跌倒,尽量蜷缩身体用臀部着地,保护腰椎。切忌用手硬撑,易导致腕部骨折。 -
摔后处理
先缓30秒判断伤情,避免立即起身。若关节变形、剧痛或无法活动,用木板固定伤处并拨打120。皮外伤可用干净衣物按压止血,冰敷肿胀处(每次20分钟)。切勿揉搓患处或热敷,可能加重损伤。 -
居家与运动防护
浴室铺设防滑垫,加装扶手;雨天运动选室内或暂停。户外锻炼时避开青苔、积水区域,运动后及时更换湿衣物防着凉。
梅雨季安全重在预防,尤其老人和儿童需减少单独外出。若不幸摔伤,科学处理比“硬扛”更能降低后遗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