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肺心病,但会加重已有肺心病患者的症状,甚至诱发急性发作。 肺心病是由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肺纤维化等)引发的右心功能衰竭,而高温通过增加心肺负担、诱发呼吸道感染、加剧缺氧等方式,成为肺心病恶化的“加速器”。
-
高温加重心肺负担
高温环境下,人体为散热会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心脏需更用力泵血。肺心病患者本身右心功能较弱,额外负荷易导致心衰症状(如水肿、气短)加重。研究显示,热浪期间肺心病患者住院率显著上升,尤其伴随高湿度时,心肺代偿能力进一步受限。 -
诱发呼吸道感染风险
高温潮湿环境利于病原菌滋生,肺心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呼吸道感染(如肺炎)会直接加重肺部炎症和缺氧,进一步升高肺动脉压力,形成“肺部恶化→心脏受累”的恶性循环。夏季空调使用不当导致的温差刺激,也可能引发气道痉挛。 -
加剧缺氧与电解质紊乱
高温出汗增多可能导致脱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肺血管阻力;呼吸急促会加速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引发呼吸性碱中毒。这两者均会间接影响心脏供氧,尤其对依赖低氧刺激通气的慢阻肺患者危害更大。 -
特殊人群需警惕
老年肺心病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风险更高。部分药物(如利尿剂)在高温下可能加剧电解质失衡,需医生指导调整剂量。夜间高温会干扰睡眠,间接增加心脏负荷。
总结提示:肺心病患者夏季应保持室内26℃左右恒温,避免正午外出;少量多次饮水,监测体重防水肿;若出现咳痰增多、下肢浮肿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健康人群无需过度担忧,但长期暴露于极端高温可能增加未来心肺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