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肌病是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的心肌疾病,表现为呼吸困难、肝大、水肿等心衰症状,可能伴血栓风险,多数经终止妊娠及对症治疗后可缓解但需警惕复发。
围产期心肌病多见于30岁左右经产妇,尤其多胎、多产、高血压或营养不良者风险更高。其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心脏负荷加重及营养缺乏相关。初期症状可能隐匿,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明显心衰表现,如劳力性呼吸困难、血痰、端坐呼吸,甚至咳血、胸痛、肝肿大、下肢水肿等。严重者可能并发肺动脉或脑栓塞,威胁生命。
诊断依赖排除其他心脏病史,并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认心室扩大、收缩力下降等特征。虽然罕见自愈案例,但产后病情通常随时间缓解。治疗需综合管理:孕期发病须及时终止妊娠以减轻心脏负担;产后阶段以改善心功能为核心,可能采用强心药物、抗凝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同时需长期监测心脏恢复情况及血栓风险。
再次妊娠时复发率显著增加,患者需严格避孕并定期随访。需警惕抑郁、焦虑等心理并发症,必要时联合心理咨询支持康复。尽管预后总体良好,但确诊后应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忽视后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