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治愈后仍可能复发,但复发风险与治疗方式、基础疾病控制及定期随访密切相关。该病由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引发肾脏损伤,虽经治疗可临床缓解,但需长期监测防止病情反复。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复发的主要诱因
- 原发病未根除:若多发性骨髓瘤等基础疾病未完全缓解,单克隆球蛋白可能再次异常增生。
- 治疗不彻底:部分患者停药过早或未规范治疗,导致残余病变进展。
- 基因突变:少数病例因克隆演变产生新的恶性细胞株。
-
降低复发的核心措施
- 巩固维持治疗:如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的长期维持疗法可显著减少复发率。
- 肾功能保护:控制高血压、蛋白尿等加重肾损的因素。
- 定期实验室检查:每3-6个月检测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及肾功能。
-
复发后的应对策略
- 早期干预:复发时及时重启靶向治疗或调整方案(如CAR-T细胞疗法)。
- 多学科协作:结合血液科与肾科专家评估是否需二次自体干细胞移植。
患者需坚持终身管理,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复发。若出现水肿、泡沫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