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脚踝肿胀的治疗核心是“RICE原则”:立即休息(Rest)、冰敷消肿(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急性期(48小时内)避免热敷和按摩,72小时后可逐步过渡到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肿胀伴随剧烈疼痛或无法承重,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韧带撕裂。
-
急性期处理
停止活动并固定脚踝,用毛巾包裹冰块每2小时冰敷20分钟,避免冻伤。弹性绷带从脚趾向小腿方向加压包扎,松紧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准。睡觉时用枕头垫高脚踝至心脏以上位置,加速淋巴回流。 -
药物与理疗辅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遵医嘱使用。48小时后可尝试红外线照射或轻柔按摩,促进淤血消散。外用活血药膏需避开破损皮肤。 -
康复与预防
肿胀消退后逐步恢复活动,初期佩戴护踝支撑。避免高跟鞋或不平路面行走,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如提踵训练)。反复肿胀或慢性疼痛需排查韧带松弛等后遗症。
及时正确的处理能加速恢复,但忽视症状可能转为慢性损伤。若肿胀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皮肤发紫、麻木,务必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