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斑叶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典型症状为黄褐色椭圆形病斑,中央深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减产。防治需采取抗病品种、轮作管理、科学施肥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尤其注意早期预防和田间湿度控制。
-
症状识别
初期叶片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大斑(7–30×1–6 mm),病斑中央颜色深且有不明显轮纹,外围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黄,严重时整株死亡。 -
发病规律
病原菌(小麦德氏霉)通过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低温高湿环境易爆发,连作田、密植或氮肥过量地块发病风险更高。 -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秋翻灭茬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并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
- 药剂防治: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如三唑酮);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或20%三唑酮乳油,配合新高脂膜提高药效。
提示: 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斑及时处理,避免病害扩散。结合气象预警调整防治策略,确保小麦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