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目录更新、支付方式优化
根据2024-2025年医保购药相关政策的综合整理,主要变化如下:
一、药品目录调整
-
新增药品数量与种类
-
2024年7月,医保目录新增92种药品,涵盖肿瘤、糖尿病、罕见病等领域的创新药,平均降价63%。
-
2025年1月1日起,医保目录再新增91种药品,重点支持肿瘤、罕见病用药,平均降价61.7%,总药品数增至3088种。
-
-
动态调整机制
-
延长药品申报时间至2019年1月1日起批准上市的药物均可申请纳入目录。
-
过去三年未供应或市场供应不足的药品将优先退出目录。
-
二、支付方式与报销优化
-
医保支付比例提升
-
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支付比例提高至75%(退休职工70%),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2500元(退休职工)和2000元(在职职工)。
-
医保目录内的辅助生殖服务(如无痛分娩)纳入甲类支付,报销比例高达80%。
-
-
“双通道”药品扩展
-
湖北省新增430个谈判药品及竞价药品至“双通道”,比原目录增加67个。
-
丙类药品目录预计2025年落地,进一步丰富医保支付范围。
-
三、购药管理强化
-
实名认证与追溯码应用
-
药店购药需核验参保人员身份信息,实现人证相符。
-
2025年7月1日起,所有医保药品需扫码结算,无追溯码药品暂不支持医保支付。
-
-
线上线下融合
-
郊县地区试点允许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非处方药,但配送费及自费药品不报销。
-
医保局加强处方流转监管,推行电子处方管理。
-
四、参保注意事项
-
政策时效性
-
新药需及时纳入医院用药目录,部分地区(如江苏)对“单独支付”药品有明确待遇。
-
丙类药品政策尚未全面实施,需关注最新通知。
-
-
合理使用医保
-
优先选择医保目录内药品,避免高价自费药。
-
注意“双通道”药品与门诊慢特病的报销衔接。
-
以上政策体现了医保对创新药、慢性病及辅助生殖等领域的支持,同时强化了药品供应管理和购药流程规范。参保人员建议定期查看医保目录更新,并通过医院或指定平台规范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