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工伤公司未缴纳医保时,劳动者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5个月工资)、按月支付85%工资的伤残津贴,以及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 关键维权途径包括协商、劳动监察投诉、仲裁或诉讼,且工伤认定不受单位是否参保影响,劳动者可直接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认定。
-
明确法律依据与责任归属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需按《工伤保险条例》全额承担工伤待遇。二级工伤的法定赔偿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长期伤残津贴及医疗护理费用,计算标准全国统一。例如,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5%,需终身按月支付。 -
分步骤维权操作指南
- 工伤认定:1年内直接向社保部门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等材料,无需单位配合。
- 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后申请伤残等级鉴定,二级伤残结果是用人单位赔偿的核心依据。
- 协商与投诉:优先与公司协商补缴及赔偿;若拒赔,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提交证据(合同、工资记录等)。
- 仲裁与诉讼:通过劳动仲裁主张赔偿,争议金额大时可申请先予执行医疗费;对结果不服可起诉至法院。
-
证据收集与风险规避
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工伤认定书、医疗票据等原件。若单位拒付医疗费,可凭《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申请支付令。注意仲裁时效为1年,超期可能丧失胜诉权。 -
特殊情形处理
用人单位破产或拒不执行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财产。部分省份(如河南、广东)允许二级伤残农民工一次性领取赔偿,标准为当地平均工资的14倍,需签订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协议。
提示: 维权过程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工会,避免因程序错误延误赔偿。用人单位不缴社保属违法行为,劳动者无需签署“自愿放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