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可能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肾衰竭及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疾病。其核心危害在于血管壁脂质沉积导致管腔狭窄或斑块破裂,进而引发多器官缺血或栓塞。关键风险包括斑块脱落引发的急性栓塞、长期缺血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血管破裂风险。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发心绞痛,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 心力衰竭: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 主动脉瘤:动脉壁弹性丧失后局部扩张,破裂风险极高,可能引发大出血。
-
脑血管疾病
-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或脑动脉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占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
- 短暂性脑缺血(TIA):微小斑块暂时阻塞血管,表现为突发性语言障碍或肢体麻木,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 血管性痴呆:慢性脑供血不足导致认知功能衰退,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
-
肾脏与外周循环障碍
- 肾动脉狭窄:引发难治性高血压,晚期可发展为肾萎缩和尿毒症。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出现足部坏疽,需截肢治疗。
- 肠系膜动脉缺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易被误诊,可能进展为肠坏死。
提示: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可延缓动脉硬化进程。若出现胸痛、突发性肢体无力或持续性头痛,需立即就医排查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