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艾滋病人手术时,主要通过三级防护体系(标准预防+额外屏障+术后处置)确保安全,核心措施包括严格穿戴防护装备、规范操作流程及医疗废物处理。
-
标准预防措施
所有手术均默认执行标准防护,如戴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或面屏,穿防水手术衣,使用双层手套。接触血液、体液时,避免锐器伤是重点,采用安全器械(如防刺伤缝合针)降低风险。 -
额外屏障强化
针对艾滋病病毒(HIV)的高传染性体液(血液、精液等),可能增加防护等级:- 使用一次性防水铺单,减少液体渗透;
- 手术团队佩戴N95口罩(若涉及气溶胶操作);
- 伤口覆盖防水敷料,防止术中暴露。
-
术后消毒与废物管理
器械需经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污染织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锐器立即投入防刺容器。手术室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表面,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或臭氧。
提示: 医护人员若发生暴露(如针刺伤),需立即挤血、冲洗,并72小时内启动HIV阻断药物,定期检测追踪。规范的防护流程可将职业暴露风险趋近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