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虫三病”是威胁产量的主要病虫害,防治需抓住关键期与科学方法。“三虫”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病”为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轻则减产30%,重则绝收。核心防治策略包括监测预警、绿色防控与精准用药,以下分点详解:
- 稻飞虱:吸食茎秆汁液致倒伏,传播病毒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为主害,需“压前控后”,穗期重点防治。推荐苦参碱、吡蚜酮等药剂,结合田边种植香根草诱集天敌。
- 稻纵卷叶螟:幼虫纵卷叶片成白斑,降低千粒重。卵孵盛期施药最佳,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茚虫威,百丛新苞超20个即需防治。
- 二化螟:蛀茎致枯心、白穗。越冬期耕沤灭蛹,低龄幼虫期用苏云金杆菌或多杀霉素,枯鞘丛率8%为防治指标。
- 稻瘟病:叶瘟初发、破口抽穗期是关键。选用三环唑或春雷霉素,抗病品种优先,避免高感品种。
- 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20%时施药,井冈霉素A或噻呋酰胺可控,浅水灌溉降低湿度。
- 稻曲病:破口前7天预防,齐穗期补防。井冈霉素或戊唑醇为主,阴雨天气需二次施药。
总结:防治需结合农业措施(抗病品种、水肥管理)、生态调控(天敌保护)与科学用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安全间隔期,避免抗药性。具体方案建议咨询当地农技部门,因地制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