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违规费用、罚款、取消资格
根据2025年医保飞行检查的相关要求,若检查中发现定点医药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将依据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违规行为的分类处理
-
一般违规
对诊疗行为、费用审核等基础环节存在问题的机构,要求限期整改,并将问题清单对应到结算明细中形成报告,及时退回违规费用。
-
严重违规
包括骗取医保基金(如伪造票据、套取药品)、转借或冒用医保身份、长期套取高价药品等行为。此类行为将直接追回违规费用,处以高额罚款,并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
二、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
自查自纠阶段
机构需在检查前完成自查,对问题进行初步整改,并形成书面报告。未按时自查或整改不到位的机构,将面临从重处理或公开曝光。
-
飞行检查阶段
-
现场核查 :检查组通过“四不两直”方式(不预先告知、直奔现场)对机构进行深入检查,重点核查诊疗行为合规性、费用合理性及自纠措施落实情况。
-
问题认定 :检查组根据核查结果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违规项目及金额,并与机构结算清单进行比对。
-
-
后续处置
-
追回费用与罚款 :对确认的违规费用进行追回,并依法处以罚款。
-
资格管理 :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取消医保定点资格或降低支付标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支付资格记分管理。
-
信息共享与曝光 :将违规机构名单及整改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必要时通过官方渠道公开曝光。
-
三、重点岗位的防范建议
-
医保办 :严格审核医保报销申请,建立多部门联查机制,防止虚假申报。
-
临床科室 :完善处方审核制度,规范用药行为,避免药物剂量错误或相互作用风险。
-
财务部门 :规范医保资金结算流程,配合医保部门核查费用真实性,防止套取行为。
四、政策依据与意义
医保飞行检查通过“先自查、后检查”的机制,强化了定点医药机构的合规意识。对违规行为的严查,不仅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也维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机构需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长效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