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以辨证施治为核心,结合饮食、运动、中药、针灸等综合调理,能有效改善症状、控制血糖并减少并发症。 其优势在于整体调节、副作用小且注重个体化方案,尤其对早期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患者效果显著。
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根据体质和症状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等证型。例如,阴虚燥热型需滋阴清热,常用麦冬、生地等中药;气阴两虚型则需补气养阴,推荐黄芪、山药等药材。全国名医庞国明的“阴阳双补调糖饮”便是经典方剂,兼顾脾肾双补与活血化瘀。
饮食调理是基础,需遵循低糖、高纤维原则,推荐糙米、苦瓜等食材,避免生冷辛辣。运动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项目为主,促进气血循环。针灸通过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调节代谢,而按摩可缓解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症状。
需注意,中医治疗需长期坚持且严格个体化。重症患者需结合西医降糖药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方案,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