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逐步退出医保目录的核心原因在于医保控费压力、临床价值证据不足及行业规范化需求。近年来,部分中成药因价格虚高、疗效缺乏循证医学支持或存在安全性争议被调出医保,但创新性强、临床价值明确的中成药仍被保留,甚至新增纳入目录。这一调整旨在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医保基金面临收支平衡压力,高价中成药成为重点调控对象。部分中成药成本仅占定价的5%,集采后仍保持高毛利率,而同类化药价格更低且作用机制明确。中药材价格波动导致中成药成本不稳定,加剧医保支付风险。例如,某中成药原料采购价下降15%后,企业仍以“成本上涨”为由申请撤网,暴露价格水分。
临床价值证据不足是中成药退出的关键因素。许多传统中成药说明书标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或缺乏现代医学认可的临床试验数据。相反,新版医保目录新增的11种中成药均为创新药或经典名方改良品种,如通络明目胶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枳实总黄酮片(消化不良),均通过严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验证。
行业乱象加速低效中成药清退。部分中成药掺杂西药成分(如感冒药添加对乙酰氨基酚),或通过“改头换面”涨价;中药注射液因安全隐患被大规模移出目录。医保支付改革(如DRG)要求疗效与费用挂钩,进一步倒逼医院减少使用疗效模糊的中成药。
中成药退出医保是“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未来,中医药发展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通过标准化种植、生产工艺升级和循证医学研究提升竞争力。患者可通过医保目录查询工具了解药品报销状态,合理选择保留在目录内的优质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