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是一种以肢体麻木无力、骨骼剧痛、关节僵硬变形甚至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中医痹病类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与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密切相关,严重者可致残。其核心特点包括:疼痛剧烈且固定(阴雨天加重)、关节变形不可逆、晨僵与活动受限,现代医学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出现类似症状时可参考骨痹辨证治疗。
-
病因病机:核心为肝肾不足与外邪侵袭。中年后肝肾虚衰、气血亏虚,加之长期劳损或风寒湿邪久羁骨髓,导致骨质脆弱、气血闭阻。青壮年运动量大者若中年后减少活动更易发病,女性多发于周围关节,男性多见于脊柱中枢关节。
-
典型症状:早期表现为腰膝或关节隐痛、屈伸不利,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关节肿胀变形;伴随肢体酸胀沉重、怕冷怕风,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脊柱驼背畸形。部分患者可见低热、多汗、心烦等全身症状。
-
诊断要点:需结合病史(受寒、劳损史)、症状(疼痛夜重昼轻、关节摩擦音)及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骨质疏松、骨赘形成)。需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鉴别,后者以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为主。
-
治疗原则:分型论治是关键。风寒湿痹型用薏苡仁汤散寒除湿;湿热蕴结型选四妙丸清热利湿;肝肾亏虚型以大补元煎补益肝肾;痰瘀互结型则需身痛逐瘀汤化痰破瘀。外治法如中药熏洗、针灸可缓解症状,晚期关节畸形需手术干预。
-
日常管理:避风寒潮湿、适度功能锻炼(如八段锦)以延缓病情,饮食宜温补肝肾(黑豆、核桃),避免过度负重。定期复查骨密度与关节功能,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致残风险。
若出现不明原因关节疼痛持续加重或晨僵超1小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