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肝阳上亢、痰湿阻滞和肾精亏虚三大病因相关。这些因素导致气血运行失衡,引发头晕头痛等症状。下面具体分析这三大病因:
-
肝阳上亢
长期情绪不畅或过度劳累易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阳上亢。患者常见面红耳赤、易怒烦躁,伴随头胀痛、耳鸣。调理需平肝潜阳,如菊花、钩藤等药材可辅助降火。 -
痰湿阻滞
饮食油腻或脾胃虚弱会导致痰湿内生,阻塞脉络,使血压升高。这类患者多体型偏胖,舌苔厚腻,常有胸闷乏力感。中医建议健脾祛湿,常用茯苓、白术等化湿药材。 -
肾精亏虚
年老体弱或过度耗损肾精会引发阴虚阳亢,表现为腰膝酸软、夜间盗汗。肾虚型高血压需滋补肾阴,熟地黄、山茱萸等药物可帮助固本培元。
日常需注意情绪调节、饮食清淡及规律作息,若症状持续应结合中医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