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内药品清单是参保人享受医保报销的核心依据,涵盖3159种药品(西药1396种、中成药1336种、谈判药427种及中药饮片),通过动态调整实现“有进有出”,重点保障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用药需求。 查询目录内药品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一键完成,甲类药全额报销,乙类药需自付部分比例。
医保目录采用五部分分类管理,包括西药、中成药、谈判药品、中药饮片及凡例说明。西药和中成药按临床价值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药如常用降压药、抗生素等,临床必需且价格低,报销比例高;乙类药如部分靶向药,疗效明确但费用较高,需个人先自付10%-30%。谈判药品通过国家集中议价纳入,如抗癌药PD-1抑制剂,价格平均降幅超60%。
目录每年更新一次,2025年新增91种药品,包括26种肿瘤药和13种罕见病药,同时调出43种临床替代品。创新药占比创新高,38种“全球新”药品被纳入,如基因疗法和新型降糖药。动态调整机制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儿童用药和急救药品,确保基金用于“刀刃”。
查询医保药品只需两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公众号,输入药品通用名(如“布洛芬”而非商品名“芬必得”),即可显示报销类别及限制条件。注意,超出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或非定点机构购药(急诊除外)均不报销。
建议参保人购药前主动查询目录,尤其对高价药和慢性病用药,可结合“双通道”机制在定点药店购药并享受报销。医保电子凭证还能实现“码上付”,全国通用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