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药物或毒素暴露等多种原因密切相关,其中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和抗肾病蛋白抗体的发现是近年病因研究的重大突破。
-
免疫异常: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大量蛋白尿。膜性肾病的直接病因是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而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则与抗肾病蛋白抗体相关。
-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如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导致肾脏滤过膜结构异常,蛋白质泄漏。家族遗传倾向也是高风险因素之一。
-
感染与炎症:乙型肝炎病毒、链球菌等感染可能触发免疫反应,间接损害肾脏;慢性炎症(如糖尿病、肥胖)也会加速肾小球病变。
-
药物与环境毒素: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或接触重金属(铅、汞)等肾毒性物质,可能直接破坏肾小球功能。
-
继发性疾病影响:糖尿病、肿瘤(如淋巴瘤)或血管炎等全身性疾病,可通过代谢紊乱或免疫机制引发肾病综合征。
早期识别病因对治疗至关重要,若出现水肿、疲劳或尿液泡沫增多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