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理疾病,需综合观察情绪、行为、生理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表现,若症状持续数月且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
情绪异常
长期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或情绪波动剧烈,无缘无故感到绝望或过度兴奋,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信号。 -
行为改变
社交回避、自我封闭、冲动行为(如自伤)或重复性动作(如强迫洗手),均可能反映心理问题。原有生活习惯混乱或兴趣丧失也需警惕。 -
生理症状
失眠、食欲骤变、慢性疼痛、疲劳等无明确生理原因的躯体不适,常与心理压力相关,如焦虑或抑郁引发的躯体化反应。 -
社会功能受损
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人际交往困难(如恐惧社交、过度敏感),或对自我/他人产生极端厌恶感,均需重视。
若上述表现持续3-6个月且干扰正常生活,应尽快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避免自行诊断。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