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狭窄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狭窄程度和症状表现。轻度狭窄(跨瓣压差<40mmHg)且无症状者通常无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中重度狭窄(压差≥40mmHg)或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时,需积极干预,首选创伤小的球囊扩张术,复杂病例可能需外科手术。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右心衰竭等严重后果。
-
治疗原则:以跨瓣压差和临床症状为核心指标。轻度患者每1-2年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病情进展;中重度患者需通过介入或手术解除狭窄,防止右心室功能恶化。儿童患者需结合生长发育评估,孕妇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
-
主流治疗方法:
- 球囊扩张术:通过导管扩张狭窄瓣膜,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90%的单纯性病例,术后压差可降低50%以上。
- 外科手术:用于合并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或瓣环发育不良者,包括瓣膜切开、补片加宽等,需体外循环支持。
- 药物辅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缓解心衰症状,但不能根治狭窄。
-
预后与日常管理: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正常生活,但需终身随访。术后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儿童需关注心理疏导;成人应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病,减少心脏负荷。
提示:若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或运动后气促,建议尽早完善心脏超声检查。治疗方案需由心外科和介入科专家联合评估,切勿因无症状忽视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