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为核心,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等,其中ACEI/ARB类药物(如依那普利、缬沙坦)为首选,兼具降压和肾脏保护作用。
-
ACEI/ARB类药物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
- 代表药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ACEI);缬沙坦、氯沙坦(ARB)。
- 注意事项:需监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避免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
-
钙通道阻滞剂(CCB)
- 作用机制:选择性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尤其适用于合并动脉硬化的患者。
- 代表药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 优势:对肾功能影响较小,适合与ACEI/ARB联用。
-
利尿剂
- 适用情况:用于容量负荷过重或合并水肿的患者,辅助降压。
- 常用药物: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或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 注意:长期使用需警惕电解质紊乱。
-
β受体阻滞剂
- 适用人群:合并心率快、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
-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 局限性: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糖尿病患者慎用。
治疗需个体化调整,联合用药(如ACEI+CCB)可增强疗效。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及电解质是关键,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