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医保药品目录可通过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或地方医保平台查询,涵盖2643种常规药品(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和892种中药饮片,重点纳入癌症、慢性病、儿童用药等148种新增药品,同时调出150种临床价值低或存在滥用的品种。目录结构优化显著,甲类药品增至640个,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60%,部分进口药达全球最低价,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
查询途径与数据权威性
官方渠道如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医保发〔2019〕46号)为唯一权威文件,地方医保局同步更新。用户可通过输入药品名称、剂型或适应症快速检索,系统支持分类筛选(如西药/中成药/谈判药品)。 -
目录调整亮点解析
- 新增药品覆盖刚需领域:5种重大疾病用药、36种慢性病用药(如糖尿病)、38种儿童用药优先纳入,74种基本药物从乙类升为甲类。
- 调出品种严格把关:20种重点监控药品全部移出,79种因疗效不足或存在更好替代被淘汰,非撤销文号类占比53%。
- 价格谈判成效显著:70个新增谈判药品平均降价60.7%,丙肝治疗药降幅超85%,27种续约药维持低价。
-
用户查询常见场景与建议
- 报销需求:优先核对药品是否在甲类(全额报销)或乙类(部分自付),如新增抗癌药“信迪利单抗”需确认地方医保落地进度。
- 替代用药:被调出品种(如辅助用药)需查询同类替代品,例如中成药“丹参注射液”可参考新增的“血塞通滴丸”。
总结:2019版目录通过“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提升基金使用效率,查询时需结合地方政策及个人用药记录,定期关注谈判药品续约结果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