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因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这是一种属于B族疱疹病毒的病原体,具有严格的种特异性,仅感染人类。CMV感染后,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缓慢生长繁殖,形成典型的嗜酸性核内及胞质内包涵体,直接损伤受感染细胞并改变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同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多器官损伤。
病因机制
- 病毒特性:CMV属于B族疱疹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并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从而影响细胞正常功能。
- 免疫反应:CMV感染会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对宿主细胞造成进一步损伤。
- 潜伏与再激活:CMV初次感染后可能潜伏在单核细胞中,在免疫力低下时再激活,导致严重疾病。
感染途径
- 先天性感染:胎儿通过胎盘从感染的母亲处获得CMV,出生时可能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
- 后天性感染:通过呼吸道、尿液及输血传播,免疫功能低下者是主要易感人群。
危险因素
- 免疫功能低下:如骨髓移植、器官移植患者及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CMV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 早产儿与新生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感染后更易发展为严重疾病。
- 器官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使患者易感CMV感染,且感染后易发展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总结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是由CM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肺部疾病,其病因机制复杂,涉及病毒的直接损伤与免疫反应。先天性感染、后天性传播及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早期筛查和免疫抑制治疗管理,可降低CMV感染及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