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的处理需综合抗病毒治疗、肾功能保护及并发症管理,核心在于抑制HIV病毒复制并减缓肾脏损伤。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但需终身监测与个体化调整方案。
-
抗病毒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基础,常用药物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通过降低病毒载量减轻肾脏负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以避免耐药性。
-
肾功能支持:
- 饮食调整:限制钠、蛋白质摄入,补充高热卡食物,必要时使用碱化剂。
- 药物干预:环孢素等可减少蛋白尿,利尿剂(如呋塞米)缓解水肿,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制高血压。
-
替代疗法:终末期患儿需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替代肾脏功能,肾移植因免疫抑制风险尚存争议,仅作为试验性选择。
-
并发症管理:定期监测电解质、贫血及感染,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辅助增强抵抗力。
-
长期随访:每3-6个月评估肾功能与病毒载量,调整治疗方案。心理支持与营养指导同样关键,帮助患儿及家庭应对慢性病挑战。
提示: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家长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坚持复诊,避免自行停药或偏方。早诊早治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