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保政策以“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为核心,通过门诊保障强化、个人账户调整、药品耗材集采等措施,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以下是主要变化及解读:
一、门诊保障强化
-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
单位缴费部分(约8%-10%)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转而纳入统筹基金,用于提高门诊报销比例。部分城市普通门诊报销比例达50%-70%,慢性病门诊用药年度限额最高9000元。
-
居民医保门诊用药保障
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门诊用药纳入报销范围,年度限额9000元,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门诊费用负担。
二、个人账户改革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调整
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计入标准控制在参保缴费基数的2%,退休人员按上年度养老金的2%划入。此举旨在增加统筹基金用于门诊共济保障。
-
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提高
2023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640元,个人缴费380元,补贴金额提高30元。财政补贴可直接抵扣门诊医疗费用,适用范围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
三、药品耗材集采与目录调整
-
药品集采常态化
2023年新增346种谈判药品,覆盖肿瘤、抗感染等领域,通过降价和医保报销累计为患者减负超1097亿元。新一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已覆盖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种植牙费用降低60%-70%。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
2023年7月启动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新增罕见病用药、肿瘤用药等,协议期内谈判药覆盖23.4万家定点医药机构。
四、其他重要变化
-
异地就医服务优化
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长期异地患者无需定期返程缴费。
-
医保返款标准调整
在职职工返款额度改为缴费数额的2%,退休职工按养老金的2%计算,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五、政策影响
-
减轻医疗负担 :门诊共济和药品降价直接降低群众自费比例,尤其对慢性病患者和重大疾病患者意义重大。
-
促进公平性 :通过扩大门诊保障覆盖范围和提高报销比例,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间的医疗保障差距。
-
基金可持续性 :通过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增强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以上政策体现了我国医保制度从“以住院为主”向“以健康为核心”的转型,未来将继续通过动态调整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