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医保政策迎来多项重要调整,重点包括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优化、门诊报销比例提升、药品采购改革及服务范围扩大,旨在提高医疗保障便捷性与公平性。
1.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升级
- 统一报销标准: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结算均按“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执行。
- 备案流程简化: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备案长期有效;临时外出就医备案有效期延长至不少于6个月,且允许出院前补办。
- 服务范围扩大:急诊抢救、无第三方责任外伤等费用纳入直接结算,支持“一码就医”。
2. 职工与居民医保待遇提升
- 门诊报销比例提高:部分省份职工医保门诊支付比例从60%起步,居民医保门诊报销限额由40元/年增至200元/年,取消起付线。
- 健康奖励机制:连续参保且未报销的居民,次年门诊额度额外增加100元并可结转使用。
3. 药品与采购管理改革
- 新增支付项目:3D打印义肢、新型药品等纳入医保支付,同时剔除非必要康复及美容项目。
- 采购成本优化:通过开放竞争降低药品价格,强化医疗机构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4. 长期居住人员双向待遇
跨省长期居住人员回参保地就医时,提交证明即可享受本地同等报销比例,无需降低5%待遇。
这些政策显著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尤其便利了流动人口与慢性病患者。建议参保人及时了解属地细则,充分享受医保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