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医保政策主要在缴费标准、报销比例、覆盖范围及特殊群体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一、缴费标准与补贴
-
缴费标准
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原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50元,较2022年上涨3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40元,地方财政补助380元,总筹资标准达1020元。
-
特殊群体免缴
-
70周岁及以上老人、持二代残疾证残疾人、享受扶贫政策的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孤儿、困境儿童、优抚对象等7类人群免缴。
-
部分地区对低收入农民、特困农民等群体也给予免缴政策。
-
二、报销政策
-
报销比例
-
住院费用 :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销75%,地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销65%。
-
门诊费用 :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销50%,地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销40%。
-
特殊门诊 :覆盖慢性病、重大疾病等,报销比例与住院费用一致。
-
-
报销范围
扩大至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大病大伤病种,进一步降低农民医疗负担。
三、其他重要调整
-
跨省异地就医
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报销,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
大病救助
符合条件的参保农民在报销后,最高可申请10万元大病救助。
-
门诊统筹
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至70%,覆盖更多门诊费用。
四、缴费方式与时间
-
缴费时间 :集中缴费期通常为每年9月至12月,错过需补缴但无法享受财政补贴。
-
缴费方式 :支持线上缴费和银行柜台缴费,部分地区推广信息化管理。
五、政策意义
通过提高缴费标准、扩大报销范围及降低个人负担,2023年新农合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尤其对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