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异地报销和回本地报销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报销比例、备案手续和结算方式。异地就医通常需要提前备案,报销比例可能低于本地,且部分情况需先垫付再回参保地报销。
1. 报销比例差异
- 本地报销:按参保地政策执行,比例较高,通常直接结算。
- 异地报销:可能降低5%-20%,具体比例由参保地和就医地政策共同决定,未备案可能进一步降低或无法报销。
2. 备案手续要求
- 异地报销:需提前通过线上平台或医保经办机构备案,急诊等特殊情况可补办。
- 本地报销:无需额外备案,持医保卡即可直接结算。
3. 结算流程不同
- 异地直接结算:备案后,在开通跨省联网的医院可实时结算,仅需支付自费部分。
- 先垫付后报销:未备案或医院未联网时,需自行垫付费用,再带票据回参保地申请报销,流程更繁琐。
4. 药品和诊疗目录限制
异地报销通常以就医地目录为准,但报销比例按参保地政策执行,可能导致部分药品或项目报销范围与本地不同。
总结:异地就医前务必备案,优先选择联网医院直接结算,避免垫付压力。若需回参保地报销,需保存完整票据并关注时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