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工作的实际情况,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如下:
一、主要存在问题
-
缴费标准持续上涨
自2019年以来,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年均增长30%-40%,2025年个人缴费标准达400元,对低收入群体和家庭财务压力较大。
-
信息共享与征缴效率不足
医保、税务、银行三方数据未能实现实时共享,导致信息滞后、重复参保退费手续繁琐,影响征缴时效和准确性。
-
基层宣传与参保意识薄弱
部分群众对医保政策理解偏差,尤其对门诊统筹300元不能结转、异地就医报销等细则不清楚,导致参保积极性不足。
-
特殊群体管理难度大
外出务工人员流动频繁、新生儿参保延迟、死亡人员代扣代缴中断等问题,增加了征缴难度。
二、针对性对策
-
优化缴费政策与补助机制
-
延续集中征缴与零星缴费互补模式,降低个人缴费增幅(2025年个人缴费标准400元,同比降低20元)。
-
加大财政补助力度,2025年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1070元,其中财政补助670元,减轻居民负担。
-
-
强化信息共享与征缴能力
-
建立医保、税务、银行三方数据实时共享平台,实现参保人员动态管理,减少信息差。
-
开发智能征缴系统,通过大数据精准筛选应参未参人员,降低人工排查成本。
-
-
创新宣传方式与政策解读
-
利用春节等关键节点开展集中宣传,通过村广播、上门讲解、发放手册等方式扩大覆盖面。
-
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重点解读门诊统筹使用规则、异地就医流程等政策,提升群众参保意识。
-
-
完善特殊群体服务
-
对外出务工人员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提醒缴费,提供异地参保渠道。
-
简化死亡人员代扣代缴流程,实现参保中断人员及时恢复参保。
-
三、工作建议
-
压实责任 :各级部门需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确保征缴工作有序推进。
-
精准施策 :依托“根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定位应参未参人员,避免漏缴。
-
动态调整 :根据经济形势和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缴费标准与补助政策,保障基金可持续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征缴效率,确保应保尽保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