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不再返钱,主要是因为医保改革转向“共济保障”,重点提高门诊报销比例和覆盖大病支出,个人账户资金减少但整体保障能力增强。
过去医保个人账户每月返款,可用于药店购药或门诊自费部分。但这种方式导致账户资金闲置(年轻健康人群用不上)与保障不足(患病群体不够用)并存。2023年起,多地调整政策,将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全部纳入统筹基金,个人账户仅保留个人缴费部分。此举旨在:
- 强化门诊共济——普通门诊费用纳入报销,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年度报销额度提升至数千元,减轻患者长期用药负担;
- 优化资金效率——统筹基金规模扩大后,可支持更多抗癌药、罕见病治疗等高额费用报销,避免“因病致贫”;
- 减少资源浪费——原先个人账户资金可能被滥用购买非医疗商品,改革后资金更精准投向实际医疗需求。
需注意,个人账户余额仍可继续使用,改革后家庭成员间也可共享账户资金。虽然每月到账金额减少,但长远看,医保的互助共济功能将惠及更多群体,尤其是老年和慢性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