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划入政策并未取消,而是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政策解读,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结余归属不变,历史结余和改革后新划入的结余仍然归个人所有,可以用于个人及家属的医疗费用支出,并支持结转使用和继承。
一、个人账户资金来源调整
- 在职职工: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计入统筹基金。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仍全额划入个人账户。
- 退休人员:仍可享受个人账户资金,但划入金额改为按人均养老金计算,部分地区可能低于改革前。
二、改革带来的影响
- 个人账户资金减少:由于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余额会有所下降,但个人缴费部分仍全额进入账户。
- 门诊报销待遇提升:改革后,门诊医疗费用可以直接通过统筹基金报销,参保人在门诊就医时可以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
- 共济保障能力增强:统筹基金规模扩大,提升了医疗保障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对退休人员的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减轻了医疗负担。
三、政策亮点
-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通过普通门诊统筹,参保人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由统筹基金支付,提高保障水平。
- 资金使用灵活性: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支付健康服务费用,如体检、慢性病管理费用等,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 长期受益:虽然个人账户资金减少,但统筹基金的增强将使职工在重大疾病时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总结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并非取消账户,而是优化资金分配,提升门诊报销待遇,增强共济保障能力。对于参保人来说,这一调整有助于实现更公平、高效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鼓励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促进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