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起,我国门诊医保报销政策迎来重大调整,核心变化包括:报销范围扩大至CT/MRI等高端检查、慢性病门诊比例最高提至85%、新增19种慢特病病种,并简化线上报销流程。
一、报销范围显著扩大
门诊可报销项目不再局限于基础药品和治疗,新增高价药、抗癌药及CT、MRI等高端检查项目,中医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也纳入报销范畴。慢性病和特殊病种(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的门诊治疗费用可按住院标准报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报销比例分层提高
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从50%提升至60%,慢性病门诊达70%,退休人员再提高5%。特殊病种如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等,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最高85%。基层医疗机构报销优势明显,部分项目比例可达80%以上。
三、新增病种与优化流程
门诊慢特病目录新增阿尔茨海默病、渐冻症等19种疾病,覆盖64种病种。患者可通过线上APP或医院自助机完成报销,流程简化至仅需提供费用清单和证件,实现“少跑腿”。
2023年新政通过“扩范围、提比例、增病种”三管齐下,大幅降低患者门诊费用压力,尤其惠及慢性病和重症群体。建议参保人及时了解当地细则,充分利用线上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