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谈判确实是一年一次,这是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成立后建立的动态调整机制,旨在通过常态化谈判将临床急需的创新药、高价药纳入医保目录,年均降价超60%,同时覆盖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领域,超80%的新药可在上市两年内进入医保,大幅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
-
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年度谈判
医保目录调整遵循“企业申报—专家评审—测算谈判—结果落地”的年度流程,通常从下半年启动预谈判,年底前完成现场谈判,次年1月执行新目录。例如2023年谈判于11月进行,涉及168种药品,创历史新高。 -
谈判核心是“以量换价”
医保方通过全国13.5亿参保人的集体议价权,与企业进行多轮博弈。例如,罕见病药诺西那生钠从70万元/瓶降至3.3万元,糖尿病药年治疗费压降至5.39元/片,分角必争的背后是数亿患者的减负需求。 -
规则优化支持创新与可持续
近年新增简易续约、降幅减半等政策,例如连续4年续约的药品降价幅度可减半,创新药生命周期内(8年)支付标准更灵活,既鼓励研发又避免企业因过度降价退出市场。 -
多方共赢的长期效应
企业通过医保覆盖扩大市场份额,患者以更低价格获得救命药,医保基金则通过科学测算平衡支出。截至2022年,谈判药品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目录内药品总数达2967种。
提示:关注每年四季度医保谈判动态,新药纳入目录后通常次年即可报销。对于高价药,可优先选择通过谈判降价的品种,或咨询医院医保办获取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