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薄弱、人才短缺、信息化滞后
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监督管理方面
-
基金安全风险
部分乡镇医疗机构存在伪造就诊记录、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欺诈骗保行为。由于医保基金使用主体广泛、链条长,基层机构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医保部门稽核难以覆盖所有环节。
-
医疗安全隐患
-
部分村卫生室诊疗活动不规范,存在患者无登记、用药无处方、收费无发票等问题。
-
个别村医受利益驱动,可能截留病人或延误病情,且缺乏有效的诊疗质量反馈机制。
-
二、规范化建设滞后
-
一体化管理推进不足
我省计划2026年实现80%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但实际进展缓慢。部分县市区仅覆盖70%-75%,存在区域差异。
-
跨区执业难题
村医需按2-3人标准配备,但存在半医半农现象严重、不愿服从调剂、跨区执业意愿低等问题,导致外村医生难以调配。
-
老村医从业困境
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资格人员比例需达50%以上,但老龄化、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村医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
三、基础设施与人员素质
-
信息基础薄弱
部分村医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医保信息系统,导致信息录入错误、系统登录失败等问题,增加管理成本。
-
村医积极性调动困难
医保目录内药品不能加价销售,但村医收入仍依赖诊疗服务,存在“为公”与“为私”利益矛盾,影响服务积极性。
四、其他挑战
-
医保目录外药品销售问题 :个别村医违规售卖目录外药品,增加基金支出风险。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负担 :村医需同时承担随访、慢性病管理等工作,可能影响诊疗质量。
建议 :需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提升村医信息化水平,并完善激励机制,平衡公益性与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