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生育津贴本质是给个人的工资性补偿,但实际操作中通常由单位申领后转付给职工。其核心逻辑是:津贴用于弥补男方陪产假期间的工资支出,若单位已正常发工资,则津贴归单位;若未发或津贴高于工资,差额需补给个人。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法律定位:生育津贴是生育保险基金对职工(含男性)在法定陪产假期间的收入替代,与工资性质相同。男职工享受15天陪产假时,津贴按单位上年度月均工资÷30×15天计算,由医保经办机构拨付至单位账户。
-
发放流程:
- 多数地区要求单位先申领,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若单位已足额发放陪产假工资,津贴归单位;若未发或津贴高于工资,单位需将差额补发给职工。
- 部分地区(如苏州)明确要求津贴与工资“就高不就低”,单位不得截留高于工资的部分。
-
单位责任:
- 陪产假期间单位需正常缴纳社保,否则津贴天数将扣除欠缴期。
- 若单位未参保,须自行承担陪产假工资,且标准不得低于职工原工资。
-
地区差异:目前全国超60%地区采用“单位转发”模式,但趋势是鼓励直接发放给个人。例如,部分地区已试点将津贴拨付至职工社保卡银行账户。
提示:男方津贴争议多因单位未明确告知发放规则。建议职工提前确认单位工资发放政策,并保留工资流水作为维权依据。若遇克扣,可向当地社保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