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法规,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直接影响医疗责任认定,若存在伪造、篡改、隐匿或销毁病历等行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
病历的法律属性
病历是记录诊疗过程的法定文件,属于书证范畴,在医疗纠纷、保险理赔、司法鉴定等场景中作为关键证据使用。若病历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在诉讼中承担不利后果。 -
病历管理责任主体
- 医疗机构:需建立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书写规范、保存安全,电子病历需符合《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
- 医务人员:必须如实、及时记录诊疗行为,签名人员对病历内容负责。故意造假或重大过失可能被吊销执业资格。
-
违法违规后果
- 行政责任:伪造病历可被处以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执业或吊销许可证。
- 民事责任:病历瑕疵可能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需赔偿患者损失。
- 刑事责任:若病历造假导致严重后果(如延误抢救),涉事人员可能涉嫌“医疗事故罪”或“伪证罪”。
-
患者权益与病历关联
患者有权查阅、复制病历,若发现病历被篡改,可向卫生健康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医疗机构拒绝提供病历的,需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规范病历管理既是法律要求,也是保障医患双方权益的基础。医疗机构应定期培训医务人员,强化法律意识,避免因病历问题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