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保卡仍需自费的核心原因在于医保报销存在目录限制、起付线与封顶线等规则,且个人账户资金用途有限。 具体表现为:非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需全额自费;未达起付线或超过封顶线的费用需个人承担;部分医保内项目仍需按比例自付。
-
医保目录范围限制
医保仅覆盖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三大目录内的费用。例如进口药、高端耗材、美容整形等项目不在目录内,需完全自费。即使是医保内药品,乙类药也需个人先支付10%-30%比例。 -
起付线与封顶线规则
上海职工医保门诊起付线为500元(在职),住院起付线1500元,未达起付线的费用需自付;年度报销封顶线为59万元,超限部分需自费。门诊报销比例随医院等级变化,三级医院仅报销70%,剩余30%需自付。 -
个人账户资金用途有限
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目录内自付部分,若余额不足则需现金补足。例如挂号费25元中,医保仅报销19元,剩余6元需自付。历年账户资金可抵扣自付部分,但无法支付纯自费项目。 -
非定点机构与特殊服务限制
在非定点医院就医或选择特需病房、国际部等服务时,费用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例如质子重离子治疗、CAR-T疗法等高端医疗技术均需全额自费。
合理规划就医选择、了解医保目录与报销规则,能有效减少自费支出。若需更高保障,可考虑用医保余额购买沪惠保等补充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