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目录迎来重大调整,新增67种临床急需药品,覆盖肿瘤、罕见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抗癌药降幅最高达80%,罕见病用药首次突破50种,通过国家谈判实现"以量换价"惠及患者。
-
抗肿瘤药物
- 新增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23种创新药,覆盖肺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种
- 17种靶向药通过谈判降价纳入,如第三代EGFR抑制剂价格下降76%
- 化疗辅助用药报销范围扩大至门诊治疗
-
罕见病用药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口服药纳入后年治疗费从百万降至10万元内
- 戈谢病、庞贝病等7种罕见病实现"目录有药、医院有货"闭环管理
- 建立罕见病用药专项保障机制,取消起付线限制
-
慢性病药物
- 糖尿病GLP-1受体激动剂等8种新剂型纳入,患者月均自付降至200元
- 高血压复方制剂报销比例提升至70%,覆盖6种国际指南推荐方案
- 慢阻肺吸入装置实现"零差价"供应,包含3种全球创新装置
-
儿童与中医药
- 新增12种儿童专用剂型,如癫痫精准用药颗粒剂
- 中药创新药数量创纪录,8种抗疫"三方"成果转化品种全部纳入
- 中医特色疗法报销范围扩展至48项,含针灸治疗失眠等新项目
本次调整同步建立"双通道"供应体系,患者可在定点药店凭处方购药并直接结算,预计惠及超8000万患者群体。国家医保局明确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确保"救命药"及时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