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在于肠道内容物在通过肠道时受到阻碍,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这种状况通常由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因素引起。
主要症状
-
腹痛: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疼痛可阵发性加剧,有时伴有腰背部牵扯样疼痛。这是因为肠道被绞窄后,肠壁受压、缺血和坏死,刺激肠道神经丛引起的。
-
呕吐:患者会出现频繁且剧烈的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血液或呈血性。这是由于肠道梗阻导致胃内压力升高,胃肠道反射性痉挛所致。
-
腹胀: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腔内积气和积液增多,患者会出现腹胀症状。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和程度有关,低位小肠梗阻时腹胀可能不明显,而结肠梗阻则腹胀显著。
-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患者通常停止排气排便。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等,患者可能会排出少量血性黏液样粪便。
-
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这是由于肠道坏死产生的毒素被吸收入血引起的。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注意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还会检查患者的肠鸣音是否亢进或消失。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或炎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血清淀粉酶和乳酸盐等指标也可能升高,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和CT扫描等,可以显示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特别是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肠道和周围组织的信息。
治疗方法
-
非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尝试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治疗等。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肠道梗阻和减轻全身症状。
-
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肠道梗阻并恢复肠道通畅性。根据梗阻的原因和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可能包括肠切除吻合术、短路吻合术或肠造口术等。
预防措施
-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适度的身体活动,避免熬夜,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
均衡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肠道负担。
-
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如肠粘连患者、肠道肿瘤患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察觉异常症状。
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其症状明显且严重。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