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失语主要通过康复训练,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来改善。康复训练能针对性提升语言表达等能力,而治疗原发病可从根源上缓解症状。良好的护理和生活方式也对改善运动性失语有积极作用。
- 康复训练:
- 发音训练:运动性失语患者发音常出现问题,可对着镜子自主发音,日常对发音进行录音并反复听,及时纠正错误发音,还可进行舌、唇、腭、声带的运动练习,如发 “啊” 音、用嘴吹口哨等锻炼舌肌和颊肌。
- 肌肉力量训练:患者对嘴唇及咽喉部位肌肉自主控制能力下降,需对这些局部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像常做张嘴、卷舌、咀嚼、吞咽等动作,锻炼嘴唇、舌肌、吞咽肌等。
- 复述训练:在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让患者跟随其发音及读字进行复述,从简单单词、短语逐渐过渡到句子,增加难度,以此改善言语功能。
- 命名训练:通过让患者说出常见物品名称,或针对图片、实物说出名称,来锻炼命名能力。
- 阅读训练:若患者后期有一定自主发音功能,可开始阅读训练,如看图说话、读报纸等,有助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 书写训练:安排患者进行抄写、听写、描写等书写练习,提高书写能力,从侧面辅助语言功能恢复。
- 理解训练:借助回答问题、执行指令等方式,提升患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因为运动性失语患者虽口语表达问题严重,但理解能力相对保留,强化理解有助于整体语言功能恢复。
- 交流训练:鼓励患者与家属、治疗师交流,在实际交流场景中提高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 治疗原发病:运动性失语常由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部占位性疾病等引发。若是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超早期(发病 6 小时以内)适合溶栓时,应尽量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不适合溶栓时,尽早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给予神经保护(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药物)以及改善血循环(如舒血宁、疏血通等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适合手术时尽量手术,不适合则进行保守治疗,包括降颅压、神经保护等。脑部占位性疾病可能需手术、放疗、化疗等,具体依肿瘤类型决定 。
- 其他辅助方法:
- 物理治疗:通过吸氧、按摩面部肌肉等物理干预,促进吐字清晰和开口能力。还可采用针灸治疗,刺激特定穴位,改善大脑功能,促进言语障碍恢复。
- 药物辅助:针对病因应用药物,如脑血管病急性期溶栓药(尿激酶、链激酶等),恢复期促进脑代谢药物(吡拉西坦、奥拉西坦等);脑肿瘤患者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 B1、甲钴胺等)。但药物不能直接改善言语功能,主要辅助治疗原发病或伴发疾病 。
- 生活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补充营养。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诊,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改善运动性失语是一个长期过程,需综合多种方法并坚持进行,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