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读症是一种阅读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困难,难以准确、流畅地识别和理解书面文字。
症状表现
- 认字困难:患者在认字、记字等方面出现困难,如刚学过的字就忘记、错别字多等。
- 写字问题:写字时容易颠倒字的偏旁部首,错别字很多。
- 阅读准确性差:患者在朗读文章时会出现漏字、念错字、写错字、替换字等现象,阅读速度较慢,且容易长时间停顿或不能正确分段。
- 理解能力差:患者对于文章及段落的理解存在缺陷,不能或难以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不能回忆起所读的内容,也不能从阅读的内容中总结相关结论或回答问题。
- 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在行为方面表现出异常,如无法正常掌握事物顺序、理解时间概念、整理书本等。还可能出现手脚笨拙、容易跌倒等症状。
- 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障碍症患者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或无组织的特点,只有一小部分刺激可以看到或听到。部分患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沮丧等。
病因因素
- 脑功能异常:失读症的儿童多为先天性脑发育上的异常所致。
- 遗传因素:失读症儿童的个性、智力均受遗传的影响,部分失读症的儿童有家族倾向。
- 妊娠因素:胎儿慢性低氧血症,宫内发育迟缓,分娩前出血,妊娠毒血症等都可能与失读症有关。
- 疾病因素:儿童早期患营养不良时,可能引起识别力和注意力方面的缺陷;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都会使儿童学习成绩下降。
-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巴比妥盐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引起多动,从而影响学习。
- 心理因素:父母及学校对儿童要求过高或相互矛盾可造成儿童心理上的冲突,影响学习。
-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等也直接影响着小儿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学习。
患病比率
失读症的发病率因国家和地区而异。英语国家的发病率为5%,与中国大陆相当。而台湾地区、香港、澳门的发病率为10%,比英语国家和中国大陆都要高。
治疗方法
对于失读症,应尽早发现并进行干预。可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包括语音训练、阅读技巧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阅读能力。家人和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训练,失读症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